为什么高原紫外线强-第6页
- 面部与眼部防护:佩戴防紫外线面罩或口罩,覆盖口鼻和脸颊,形成物理屏障;必须佩戴 100% 防 UVA/UVB 的太阳镜,选择覆盖面积大的款式(如运动款),雪地环境需佩戴专业雪镜,预防雪盲。
- 环境规避:尽量避开正午 10:00-16:00 的高危时段外出,户外活动选择有岩石、植被遮挡的路线,减少直接暴晒时间,尤其避免在雪地、湖边等强反射环境长时间停留。
硬防晒能在高原形成 “物理屏障”,是应对超强紫外线的核心手段,任何时候都不能省略,比防晒霜更可靠。
(2)防晒霜:硬防晒的 “必要补充”
在硬防晒基础上,防晒霜能填补缝隙,确保防护无死角:
- 选择高倍广谱产品:必须选择 SPF50+、PA++++ 的防晒霜,确保对 UVA 和 UVB 的防护力充足,优先选择防水防汗型,避免在高原出汗或接触水后失效。
- 足量多次涂抹:每次涂抹量不少于 1 元硬币大小,重点涂抹面部、颈部、耳后、手背等硬防晒未完全覆盖的区域;出门前 30 分钟涂抹,户外每 2 小时补涂一次,出汗或擦拭后立即补涂,补涂频率比平原高 1 倍。
- 特殊部位加强:唇部使用 SPF30 + 的防晒唇膏,每 1-2 小时补涂一次;头皮暴露处可喷防晒喷雾;脚踝、脚背等易忽略部位要重点涂抹,这些地方在反射环境中更易受伤。
在高原,防晒霜是硬防晒的 “辅助防线”,二者结合才能形成无死角防护,避免防护漏洞。
(3)皮肤修护:减少伤害的 “关键补救”
即使做好防护,高原紫外线仍可能对皮肤造成一定损伤,及时修护能减轻后果:
- 保湿舒缓:返回室内后,使用含透明质酸、神经酰胺的保湿面膜或乳液,补充皮肤流失的水分,增强屏障功能,缓解干燥紧绷,避免因干燥加重敏感。
- 抗氧化修护:使用含维生素 C、维生素 E、麦角硫因等抗氧化成分的护肤品,清除紫外线产生的自由基,减少氧化损伤,避免色素沉着加重。
- 避免二次刺激:晒后 2-3 天内避免使用含酒精、酸类、香精的护肤品,暂停化妆和去角质,让皮肤在温和环境中恢复,同时严格防晒,避免已受损皮肤再次暴露。
踩一下[0]
顶一下[0]